查看原文
其他

SpringX:从亚太到北美、初创到成熟的创业之路 ft. Conflux、Galxe、Aspecta、BuidlerDAO

Buidler DAO Buidler DAO 2023-11-05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Buidler DAO:Web3人才与项目孵化器

https://nextme.one/BuidlerDAO

商务合作WeChat:MiaoFrank1229




文章:@Buidler DAO

编排:@黑羽小斗


注: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




引言

SpringX 正式上线的筹备阶段,几位发起人坐下来进行了一场轻松又有料的谈话。他们背景、经历、年龄不同,却互相欣赏,惺惺相惜,甚至有投资与被投的缘分。他们发起的项目也各有特色,分布在公链、身份协议、DID 和 DAO 等赛道。其中两个项目已经处于中后期阶段,两个项目刚刚完成天使轮融资,分别 Base 在亚洲、北美等不同地方。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在持续 Buidl 的过程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切身体会,并在本次交流中进行了真诚的分享,关于如何在熊市的大背景下找到市场机会并脱颖而出,关于全球化的经验和挑战,关于组建和发展团队的心得等。


而问到为什么会参与发起加速营时,大家不约而同提到希望构建人和人之间的深度连接,帮助更多 Founder 做出有意义能落地、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整体上把我们这个行业做大。SpringX 的差异化也有详尽提及,作为一个 Founder 视角发起的加速器,入营者可以与导师、同期校友之间建立深度连接、进行代币互换、得到国际化助力、加入一个真实互助的网络等。


创业是孤独的,也有许多未知的挑战,但我们也可以选择一起抱团取暖,互相帮持,让人才、知识、经验、友谊、资金等多种形式的资本在这里汇聚,创造无穷的可能性。欢迎加入 SpringX,加入我们的 Founder 网络。


👇 前往官网报名:

https://www.springx.net/



🎙️本期内容音频版可扫码收听


 嘉宾


Yuanjie

Conflux 创始人,金融背景,曾工作于华尔街及国内一级市场。


Charles

Galxe 创始人,连续创业者,曾创立“Dlive”并被收购


Jack

Aspecta 创始人,连续创业者,曾在耶鲁期间创办耶鲁创投俱乐部。


Niels

BuidlerDAO 发起人,连续创业者,曾在阿里、Yahaha 工作。



讨论的一些 Highlight 包括但不限于



Yuanjie:

  • 建议 Founder 保护好自己的心力,在外部环境很嘈杂的情况下,还能维持专注,才有可能成为有所成就的创业者。

  • 核心创始团队的 EGO 要越来越小,能力要越来越大。减少自己的 EGO 是所有创业团队核心创始人和管理团队的一个必修课。

Charles :

  • 关于组建团队的宝贵经验:Founding Member 互相之间要非常互补,团队快速扩张过程中要把握好节奏,扩张团队是一件需要谨慎思考的事情,在从 0-1 阶段尤其要注意控制团队的规模当然,创始人自身要非常能打,并随着团队的扩张培养自己的 Leadship skill。

  • 作为创始人本身,随时都要准备好公司的生死存亡以及扩张。需要你随时 Ready,随时都有这么多的钱能够准备好,随时可以干一场硬仗。

Jack:

  • 早期团队之间的信任和 Momentum 至关重要。如何在团队有变化的时候,稳定军心,并持续不断稳定输出产品和运营上的进展,Jack 觉得这是 Founder 需要关注的一件事情,是一个动态不断调整的过程。


Niels:

  • 找合伙人这个事情,尤其是找到核心成员,能够一起长期共事的人,这个东西其实挺看缘分的。既然是缘分,那我们就创造更多可能,创造更多连接(Create Dots),可能在未来某一天的时候,那大家能够一起上路了。

  • 创业其实是心力、脑力、体力的多重考验,Niels 觉得最重要的是心力这方面,大家可以更加乐观一点,保持韧性。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一、进入Web3的创业契机



Niels:

我在 Yahaha 工作的时候负责整个经济系统设计,所以开始去研究游戏。看 GameFi 的时候我就去了解区块链技术,当我了解到它的技术底层是一个分布式账本,以及能够实现去中心化和可追溯这些点的时候,我是非常震撼的。


我们的创业方向最初与 NFT 工具和交易平台有关。不过由于去年 NFT 市场的整体下行,产品并未上线。但是我们注意到社区中有许多像我们一样,来自优秀学校或大公司背景的人。我们就决定采用 DAO 的方式来管理社区并激发所有人的生产力。经过一年的迭代和深度研究其他 DAO 组织,我们目前基本算是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架构,并在去中心化和高效运行之间找到了一定的平衡。


Yuanjie:

我加入这个行业的时候还是 ICO 盛行的末尾。我当时从事金融工作大概六年左右,觉得有点无聊,就想做一些新的挑战。当时我更多想着用我个人的成长经历、社会关系、工作经验等,能够帮助到一个创业团队做什么。我的好朋友龙凡让我帮忙给项目做融资,并说公链上线之前不会发币,以及邀请了杨老师(当时中国唯一的图灵奖得主)做首席科学家。我觉得这次创业尝试是一个 Safe Bet,当时就加入到这个领域里面来。


经过两三年的发展,随着 DeFi 的崛起,我才意识到,原来这个行业最先落地的就是金融场景。而且区块链领域的金融场景有时候非常接近金融的本质,所以这个反而让我对过去所学理解得更加深刻,也能够互相印证,这对我来说是蛮惊喜的一个过程。


Charles:

我加入 Web3 的契机,是因为和一些同学和朋友一直关注着 Crypto 行业,并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区块链来做点东西。我们玩过一个做内容的链叫 Steem,并在上面开发了第一个直播产品 Dlive。一直以来,我们都抱着一个做用户和产品的心态在做区块链,直到 2021 年创办 Galxe。我一直做运营,这个运营背景对 Galxe 的早期规划和启动阶段提供了很大帮助,因为我比较能够理解区块链创业公司会遇到的运营问题和可能需要的产品及服务。


Jack:

Aspecta 从第一天就专注于开发者,我们的初衷是利用数据洞察来开发招聘工具。产品的 MVP 推出后,许多 Web3 公司对此很有兴趣。不过我们发现这种数据能力用来做招聘这个垂直领域并不是最佳解决方案,因为它更像是处理大量身份层的计算层,而招聘只是数据生态中的一个垂直领域。


此外,开发者们需要一个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展示技能和经历,获得资金的工具。因此我们决定以开发者为中心,构建身份系统,赋能更多应用,这在我们看来有更大的潜力。基于此,我们进行了第一次战略调整。


二、全球化的经验和挑战



熊市有很多创业者选择离开,但依然有一部分人在坚持 Buidl。Charles 跟 Jack 两位的项目从一开始就定位在全球。请问你们在国际起点有遇到什么样的挑战,或者说收获什么样的经验?


Charles :

从 Background 本身而言,我在美国已经十二年了。因为之前的经验都在硅谷这里为主。所以我觉得一是团队 DNA,二可能是是市场的大环境等一些原因当然挑战还是有的,你想要 Build 一个团队,从 Day1 包括不同种族的人。我们对比很多公司来说是非常 Diversified,这在我们很多从零到一的过程中都有给到很大的帮助。这个应该是经验,不算是挑战。


而挑战的话,反而是我们没有特别去重视华人或者亚洲。我们整个团队全部都是在北美,几乎没有人来看亚洲的机会,所以如果有机会回到一两年前我会去更重视一些。


但我觉得北美跟亚洲是两个 Topic,而不是说国内和海外,我觉得海外的这个概念太大了。北美和亚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社区和用户的形态,这个是大家要注意的。


Jack:

我可能跟大家分享挑战多一点,因为(项目)还比较早期。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首先考虑第一我们的用户在哪?第二就是我们想构建一个什么样的 Community。如果你只关注一个 Region 的开发者,很难把这个网络效应做到最大,以及产品的 Scalability 做到最好。从社区来说,我觉得 Web3 的社区可能数量没有那么庞大,更 Globalize 的话,你未来的潜能可能会更大一些。


我们技术和研发是在亚洲,Business,Marketing 和 Operation 主要在美国,同时也在欧洲拓展团队。Global From Day 1 相对来说成本较低,但是与之带来的挑战也很多,比如说克服语言差异。全球化不是一个口号的问题,不仅仅是 BD 和 Marketing 的事情,这是整个团队的事情。


三、如何看待亚洲创业的机会



Conflux 和 BuidlerDAO 都入驻了香港数码港,两位怎么看待香港这一波机会。同时作为先专注于华语地区的项目方,之后有没有想过怎么去做全球化?


Yuanjie:

我对香港的看法其实跟可能市面上不一样,现在对香港的看法分歧非常大。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这反而是一个机会,因为危中有机,这个时候凡是愿意去香港做一些事情的,香港政府都会给予到一定的关注和帮助。这个时候其实特别适合华人。


在我看来,大家对香港的这种误解,其实是充满着对立和争议,而这种对立和争议当中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只要你是秉着一个好的做业务的逻辑去做,而不是说顶着诈骗,纯粹的搞旁氏的这种心态去的话,我觉得基本上都是香港政府可以接受的。


就像我们 Conflux 公链在中国一样,中国这个市场没有人要做,因为大家觉得 No Crypto No Web3。那我可能 Argue 说我给大家发 NFT,也去普及私钥、助记词这一套东西,那么可能降低门槛,让手机号注册也能上来。大家购买可能不是用 Crypto,而是用法币,但大家一样可以转让,可以使用智能合约。那为什么这些没有人做呢?没有人做就我们做。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公链跟我们竞争这个市场。


我觉得如果香港没有人做,这个时候就是大家去里面掘金的好时候,而当一个地方非常热的时候,比如像新加坡这样的地方,可能那并不是一个对于开发者来说非常好的地方。


Niels:

我也赞同 Yuanjie 老师说的,机会就是在这些可能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因为我们拿到了数码港跟科技园的 offer,能感受到那边的政府支持还是挺大的,包括资金、政策、人才支持、活动密度等。


我们是一个 DAO,也是无意之中开始做社区,到后面自然发展壮大,所以我们也是被动地在 day1 从华语起步。我们也在尝试在早期的时候去进行国际化。不过社区它不像是一个产品一样,用一个界面就能说明问题,会更难支持多语种。社区里大家频繁会有语音沟通,所以语言就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我们目前的策略还是我们从现在这个阶段开始,先把全球的华人,这些 Buidler 们聚起来,做成一个华语世界里面领先的 DAO 组织。很多华语的项目他们要出去,我们可以作为一个桥梁和出口。所以我们目前的计划还是先在华语这个位置能够做到领先,有了成功经验之后,我们更容易,以及更有说服力去打开英文市场,这是我们整体上的一个策略。


Jack:

有意思。我理解 BuidlerDAO 现在想做的事情本质上还是一个全球化的事情,只是我们先攒的是全球的这波华人,这些华人辐射的网络也是一个很全球化的网络。你刚刚提到的第二点,未来想做很多海外的项目方跟华语区的用户和 Builder 交流的入口,BuilderDAO 会尽力做成一个最 Smooth,最 Friendly 的一个 Channel,从这个层面来讲,这也是一件很 Globalize 的事情,只是可能节奏不一样,切入点不一样。


Niels:

是的。社区跟产品逻辑可能会有差异,所以我们先在自己的主战场站稳脚跟,这样手上会有更多筹码、也更有说服力。


四、抱团取暖:投资与被投的缘分



咱们今天这几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关系,Conflux 投资了 BuidlerDAO,Galxe 投资了 Aspecta。这都算是在这个熊市期间大家互相抱团取暖,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合作。也想问一下 Yuanjie 和 Charles 当时如何决策。


Yuanjie:

我们还是用生态投资的逻辑,虽然投资金额并不大,但是我们想要表达的是对华人开发者的一种支持。在我看来,BuidlerDAO 偏重开发者侧。我们非常希望说能够通过 BuidlerDAO 吸引到一批开发者,通过我们和 BuidlerDAO 的互动,能够进入到我们整个区块链的开发生态当中。至少我们愿意支持这样的一个通道,把大家从其他领域的开源开发环境吸引到我们这个领域里面来。然后我们在这里面有站位,我们就能保持和大家产生联系的这种可能性,我们做到这个地步就足够了。那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给到大家帮助,并且产生生态之间的协作,那就更棒了。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小的心愿吧!


Charles:

投 Aspecta 最主要是因为 Jack 同学。我之前有听过一些其他创业者的 Pitch,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执行。因为有的时候执行会很难,尤其是产品和社区的执行两个都要兼顾的时候,难度是非常大的。我是觉得 Jack 同学非常靠谱,所以我们支持了一下。我记得在一个 Conference,那个时候应该是 Jack 第一次出去参加活动,背着一个书包,一个人,当时感觉就是需要这样的创业者。我觉得团队比事情本身还要重要,尤其是在 Web3 这个行业里。


五、熊市发起 SpringX 的初心和差异化设计



SpringX 加速营马上就要开始了,其实想直接问问 BuidlerDAO 为什么牵头想在熊市里联合大家做加速营。以及这次加速营的差异化在哪?


Niels:

其实我们去年就开始策划加速营了。当时我们刚开始做 DAO 发展得挺快,也有很多项目来寻求合作,后来这些合作逐渐深入就形成了孵化关系。虽然我们的社区已经聚集了各种技能的人才和各种类型的项目,但我们发现彼此之间的互通性还不够。我们注意到像Seed Club、AllianceDAO这样的海外顶级社区,他们是用 Cohort 的方式进行加速的,每个批次都有10多个项目集中提供服务,这样效益其实更高。


此外,因为我们也是红杉加速器 YUE 01 的项目,我也深深感受到真实的校友网络的价值。参与下来我们最大的收获,第一个肯定是获得红杉的投资,第二个是我们和同期的其他 11 个 Founder 建立了比较深的情谊,让我收获了 11 个,不管你遇到啥都可以直接一个电话打过去的人。


创始人确实是挺孤独的。有的时候确实只有 Founder 才能理解 Founder。我在黑山的时候跟 d.id 的 Founder Tim 聊了很多,在新加坡的时候遇到了 QuestN,也就是 GM Labs 的 Founder Chess ,大家都觉得彼此同频共振,相见恨晚。


所以我们就找了几个比较熟的还不错的机构、项目方 Founder 一起聊,发现大家其实都有这样的初心,于是一派即合决定一起发起。三家投资机构也是我们比较熟的,调性比较一致,出 2000 万美金用于这个加速项目的投资,项目方之间大家互相推荐,最后也超出了原先计划的 10 个发起者。


具体差异化的话我觉得有几点,总的来说就像 Slogan 说的一样,By Founders, For Founders。所以这是一个 Founder 视角发起的加速器,从大家切身的体会来给后面的 Founder 来提供支持,一起把好的项目给做起来。


第一点就是这里的导师主要是以发起人为主,而且不同于很多加速器讲完其走,我们和大家约定了需要累积足够长的线下时间。因为建立深度连接和信任,时间是需要堆上去的。第二点的话,我们每一期会控制在10个项目左右。我们看到有些加速器每期都有几十个项目,但我觉得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如果只有十几个人,大家就可以围一桌交流,我相信经过几个月的相处,大家会变得非常亲近,并在未来几年的道路上互相支持。为了加强联系,我们还会为每一期的项目提供代币,形成一个代币池,由当期的学员和整个社区持有,这样我们就可以形成一个代币互换的机制。


第三个的话就是国际化。因为在这个行业要把事儿做大的话,第一天就要开始想国际化的事情。在全球各地有多个关键城市,founder 是需要去那边看一看的。我们这次的发起人其实有一半以上的主战场是在海外,加起来的话基本覆盖全球所有的重点区域,所以我们也是希望能够带着这些入选的项目去把这些当地的资源、项目方都打通,再看看说以后发展做什么选择。


第四点我觉得一个真正的网络应该是流畅且互通的。这个行业发展得很快,没有谁能够说自己拥有最领先的认知,我们都在相互学习和进步。所以,在这个网络里,各个项目都很熟悉对方,他们会分享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比如 Chainbase 可以提供 API 服务,Galxe 的 Charles 可以帮助项目方进行增长等等。作为一个人才网络,BuidlerDAO 拥有众多的开发者、研究员、市场运营等各种类型的人才,我们也在全球各个关键城市建立节点,有很多渠道和媒体流量可以支持每一个项目。而这些项目也会获取 BuidlerDAO 的代币和治理权,成为社区的重要一部分。


Jack:

谢谢 Niels,这个我觉得算是你整个 BuidlerDAO 初心的一个解释。我自己参与到这件事情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也算是我的一个初心,是我一直很相信人和人之间的 Bonding,我个人也从中受益很多。我觉得项目方跟项目方之间,生态和生态之间如果能有一个这种正面的网络,让大家真正深度地去沟通和交流,对项目方或者创始人来说是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Yuanjie:

因为我自己是个创业者,平常做招商工作很多,各类企业来找我聊,我就会看有没有可能生态上产生合作,听听他自己在创业方向上的一些思考,结合我个人在行业里的一些感受和体验,给他一些反馈。有些人就会一直跟我产生很多互动。


我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像 NFTScan 这个项目,这个项目的名字都是我起的。但是我觉得贡献一个 idea 其实是非常微不足到的,因为 idea 大家都会有,真正的还是要靠企业家和执行能力。我觉得如果我加入到加速营,给大家更多这样的机会去交流,我本身也比较 Enjoy 做这个事情。所以这对我是一个顺其自然的事情,也希望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见证到有更多人做出有意义能落地的产品,整体上来把我们这个行业做大,就是这样一个很朴素的想法。


Charles:

我觉得首先在这个行业的创业者的确都还挺需要帮助的。Web3 有一些自己的特点,都挺需要大家抱团取暖的,所以我觉得不管是加速营还是孵化器,我其实都有去支持。因为这个也推动着行业的创新,另一头,我们 Galxe 本身的业务也是一个能够帮助到开发者和创业者的工具。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工具能够给创业者能够带来一些 Benefit。


另一头我们看到大家很容易被行业里的一些表象所迷惑。但实际上真正在发生的,尤其是这两年,真正落地的产品应用,像刚刚 NFT Scan 的这个例子,都是真正能够有 PMF,能够产生商业价值的一些产品,才能够做得持久和活下去。所以这个已经跟以前不一样。我仍然觉得现在这部分是有非常大的一个机会的。


那 BuidlerDAO 刚好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就像 Niels 刚刚说线下的氛围,Buidler 的 Culture,以 DAO 的形式来干这个事情就特别适合,特别适合 Web3 这个行业。所以当时我聊的时候我也没有怎么多想就答应了,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而且我们的行业需要更多这样的平台。


Niels:

特别感谢两位,算是创业前辈的分享。这个事情越开放,越去拥抱这些东西,这个事情能能聚集越多能量,能做得越大。特别感谢大家,愿意去为更多后来的创业者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


六、心目中好的项目和 Founder 画像



假设 SpringX 会有很多项目报名,希望选中的理想的创业者有一个画像吗?或者心目中的好项目是什么样的?


Charles:

我觉得就是我刚刚说的,PMF 是最重要的,而且这件事情要在 Seed Round 的时候就干好。另一头是更加落地的一件事情,在用户之后,去认真地把商业模式这件事情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优先级。所以,商业模式的本身,PMF 和客户的需求,这三件事情我觉得对于一个早期项目而言是最重要的。


对于创业者的话,我觉得就是非常 Hands On。因为早期你的团队只有几个人,那自己要很能打。另一头也要能够随着团队 Size 的变大。能够证明自己的 Leadership,这个也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也见到过很多创业者自己非常能打,但是没有办法把公司管好。


另外在融资上,作为创始人本身,随时都要准备好公司的生死存亡以及扩张。需要你随时 Ready,随时都有这么多的钱能够准备好,随时可以干一场硬仗。所以在我看来融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然后这个创始人的融资能力,以及对融资节奏的把握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


Yuanjie:

我个人觉得是说,Web3 很不一样的点在于大家都会觉得我们要用 Web3 的这个 Growth Hacking 的路线,很早就有可能进入到一个发币的过程。但 PMF 一旦没有做好,那 Growth Hacking 就会反噬,很多人就会骂你。很多创始人这一波已经扛不住了,基本上就进入一个 Soft Rug,甚至很有可能连你个人的心力都保护不好。


有极少数极少数的人能够从这种挫败中走出来,面对币价这种波动不为所动,不停地迭代产品,最后慢慢地把这个产品做得越来越好,用户越来越多,最后能够完成基本上所有的交易所都上了,既有用户的口碑,也有交易所的流动性。这种创业者真的比较少。


而这个事情其实说实话,在刚开始去碰撞的时候,很难看出这个人对这种事情的一个心态的反应。因为这个东西的折磨其实相当大的。所以我会给大家一个忠告,保护好自己的心力,在外部环境很嘈杂的情况下,还能维持专注,才有可能成为有所成就的创业者。这是我在这个领域里一点小的建议。


Niels:

Yuanjie 老师的分享总是会让人感到心潮澎湃。我也很认可韧性这个事情对于创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足够的韧性,包括对这个行业有信仰,才能真正渡过难关。


咱们这次筛选项目的话,因为机构加上项目方一共有 17 个发起人,大家有各自比较擅长的领域,所以可能不同的领域还是让擅长的人来判断。但是我觉得大道至简,最终的原则都是一样的,在一个还不错的赛道里面选出一个最好的赛手,而这个赛手可能是更加重要的。因为这个行业确实变化很快,一个好的团队可以快速地去应对这个行业的变化,并调整方向,最终能渡过这些难关,把产品做出来。刚大家也已经提到非常全面了,创业先是找方向,然后找人,然后找钱。


七、组建、发展团队的一些心得



在找人,尤其是找合伙人方面,有没有一些建议能够给到大家?


Charles:

最早的时候找 Co-founder 一定是找熟悉的人或者合作过的人,这一点还是挺重要的。我觉得项目本身一个好的 idea 当然是重要的,但是对比起来早期的这个团队,谁来做这件事情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团队组建方面,一个好的 Founding Team 是这个团队的 Fundamental,然后要能够互补,合伙人之间最好是能够互补的。


另一头就是,从零到一的这个阶段,团队的 Size 也要控制,因为不断地去吸引人才加入,这个是一个点,但是也要根据自己的 Runway 来,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 Team Size。扩张团队是一件需要谨慎思考的事情。


在最早的时候,每一个加入的同学应该都有些别人做不到技能,大家互补。所以我觉得,Overall 从最早 Founding Member 的寻找,再到后面你的团队快速扩张的过程中节奏的把握,我觉得这两点反而是比较重要的事情。而真正到那个阶段。我觉得有素质的这个创始人都是可以 Handle 好的,只要不要过于着急,也不要过于被一些冲动的想法所迷惑。


Yuanjie:

我的观点比较类似,就是大家能力要互补,即使性格上可能有不相容的地方。我觉得大家在组建团队的过程中要学会成熟,尤其是核心创始团队的 EGO 要越来越小,能力要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大,不只是个人,就是说大家加到一起这种互补性。所以有些时候大家可能互相看不惯对方,但没关系,只要能力是互补的,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团结。这个是我创业这几年的一个很重要的体验,我觉得每个人都要减少自己的 EGO。减少自己的 EGO 是所有创业团队核心创始人和管理团队的一个必修课。


Jack:

我觉得刚刚 Charles 跟 Yuanjie 老师基本上 Cover了,我觉得在找合伙人的时候,信任是很关键的,有没有相同的 Momentum,大家是不是真的一起想把这个事情做成,然后有对彼此足够的信任。稍微靠后一点,我会非常看重经验这件事情,以及在招人之前要学会开人。另一件事是 Leadership 层面怎么保证核心团队的稳定,以及团队在迭代的时候,整个团队的军心等是也需要一直平衡的事儿。


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包括我自己现在也在摸索,怎么在团队有变化的时候,稳定军心,还能够持续不断稳定输出产品和运营上的进展,我觉得这也是 Founder 需要关注的一件事情,是一个动态不断调整的过程。


Niels:

是的,非常感同身受。我觉得能看出来,Founder 在做这个事情,和个人相处的时候,其实不断地在平衡感性和理性,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找到一个好的 Balance 的地方。


我觉得刚刚三位说的非常有道理,要跟大家学习。我自己可能有一些其他的感受,就像乔布斯说的,我们很多时候是没法预测的,应该尽可能去 Create Dots,你可能不知道这个点在未来某一天的时候它会连接起来。所以找合伙人这个事情,尤其是找到核心成员,能够一起长期共事的人,我觉得这个东西其实挺看缘分的。既然是缘分,那我们就创造更多可能,创造更多连接,可能在未来某一天的时候,那大家能够一起上路了。这是我的一点小小的感想。


八、真诚寄语



Yuanjie:

把自己创业的方向和时代的浪潮结合在一起,然后永远勇敢地去搏杀吧!祝大家成功!


Charles:

我觉得我觉得熊市是最好的 Building 的时间,同时结合好 Timing,尽早找到 PMF 和 Business Model,这个是最重要的。


Jack:

我一直对于熊市和牛市这种周期的理解就是,如果你做的一件事情是真的能够 Capture Value,你这样一个产品和模式,它一定是能够跨越牛熊的。所以我觉得就是沉下心来 Build,多想想 PMF,真正做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产品或者模式,然后去穿越牛熊,我觉得这个很关键。


Niels:

好的,过去这一年里面其实也也经历了好多事情,我也最后送一句跟大家共勉,也是当时我们在宣布融资的时候比较感触的一句话。创业其实是心力、脑力、体力的多重考验,我觉得最重要的,其实刚刚提到的心力这方面。所以我觉得大家还是可以更加乐观一点,保持韧性。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资料领取

公众号后台回复 Web3入门” 即可领取 “Web3 Buidler 养成计划” 所有资料


往期推荐

真实的创始人网络:Web3 加速器 SpringX 来了!

BuidlerDAO: Token2049 x 新加坡节点活动精彩回顾

Gamification is the Vibe —— 探讨 Friend.tech 的 Web3 社交之路


 Buidler DAO 


MOVE OVER HODL, 

IT'S TIME TO BUIDL!


Buidler DAO 聚集技术、投研、运营等领域的 Web3 实干家,以 DAO 的方式组织内容输出和产品实践,建立 Web3 人才网络和项目加速器;以自身实践打造 SocialDAO 治理范式和 DAO Tools 解决方案。


内部五大公会共同协作:孵化、技术公会构建项目加速生态;投研、教育公会输出深度内容;运营公会负责社区治理与增长。


官方链接:https://nextme.one/BuidlerDAO

深度参与:https://tally.so/r/wA7Ll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